国自产拍偷拍福利精品免费一,亚洲欧洲xxxx,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,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  >  深度報道  > 正文

用鏡頭記錄中華對角羚
——從曹縣走出來的生態環保攝影家葛玉修

作者: 臧賓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3-02-28 09:41

image.png
葛玉修拍攝的中華對角羚
image.png
葛玉修向藏族牧民展示其拍攝的作品

山東籍退役軍人葛玉修,人稱“青海湖鳥王”“中華對角羚代言人”。他從事野生動物攝影28年,深入青海湖200多次、三江源25次、可可西里無人區15次,行程15萬多公里,歷經艱險拍攝了大美青海近20萬幅生態主題照片。

28年環保情

葛玉修,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副主席、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、青海省金融攝影家協會主席;北京師范大學——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特聘環境教授,青海省委黨校、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;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特聘專家、“青海青”民間環保網站創始人;中國銀保監會青海監管局紀委原書記。他先后榮獲“最美青海人”“綠色中國年度人物”、中國“斯巴魯生態保護獎”“地球綠肺天使”“中華環境獎”、齊魯英才“十佳人物”環保公益獎;2016年,被青海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聘請為“中華對角羚代言人”。

葛玉修1970年從曹縣入伍,從軍24年,上校軍銜,先后3次立功,20余次受嘉獎。1994年,他轉業到人民銀行青海省分行工作,部隊傳承給他的優秀“基因”和熱血鑄就的軍魂相伴他的大愛人生。葛玉修為了生態環保事業,圓自己的綠色中國夢,1995年以來,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,義務投身生態高原野生動物保護紀實拍攝工作。

從事環保志愿行動28年來,他幾乎放棄了所有業余時間,不知疲倦地行走在青海高原上。為了追蹤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態變化,他先后266次奔赴魂牽夢縈距西寧200公里的青海湖,走進三江源、遠涉可可西里無人區,行程15萬多公里。

15萬公里丈量青藏高原

中華對角羚是中國獨有的物種,僅存于環青海湖地區,二十世紀初不足300只,比大熊貓還要少,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“世界極危級物種”。

要想保護中華對角羚,就必須掌握第一手資料,然而歷史記載甚少,只能親歷觀察拍攝獲取。中華對角羚十分機敏,百米聞聲而遁,奔跑速度驚人,遇險時臀部炸起白色毛團向同伴示警,近距離拍攝十分困難。

為拍攝中華對角羚,風雪中他成為“雪人”;沙海中他成為“沙人”;高原缺氧他追蹤拍攝,生命禁區他日夜蹲守;4600米的可可西里無人區極度缺氧,他嘴唇發紫頭腦欲裂幾近窒息;他三次與野狼遭遇,最近的一次距離只有30多米。中華對角羚的個體和種群,求偶和交配,跳躍瞬間和高難度的直立畫面,在他高超的攝影技巧下記錄成像。

從鏡頭和畫面中,葛玉修看到了中華對角羚獨特的美,同時也目睹了它們的鮮血尸骨和悲號,為了呼吁和拯救瀕臨滅絕的中華對角羚,一種強大的使命感涌上心頭。

為了保護中華對角羚,葛玉修只身上高原、去北京、查資料、訪牧民、請教專家,并撰文以羚羊為第一人稱的方式發出“救救我”的呼喊。他創辦了青海省第一個民間生態環保攝影網站“青海青”,自費制作展板、條幅,發起保護中華對角羚簽名活動。

在他的推動下,2007年12月,世界第一個“中華對角羚保護區”、第一個“中華對角羚保護站”在青海湖畔成立,葛玉修被聘為榮譽站長。

隨著政府的重視、保護力度的加大,中華對角羚現有數量已增至3000余只。看到中華對角羚數量的增長,葛玉修很是欣慰,但他卻快樂不起來,一個民族情結無法釋懷。

為了讓全社會都來保護中華對角羚,葛玉修精心制作課件,他走進小學、社區,進入清華、北大,登上cc講壇,步入國家地理大講堂,在4700米的長江源頭沱沱河現場直播,先后在全國各地進行環保公益講座600余場,受眾近30萬人,被多所院校聘任為客座教授。

20萬張圖片記錄野生動物

高原上有著許多珍稀野生動物和鳥類。為了拍攝白天鵝,大年初七,零下20多度的氣溫,他掉進青海湖的冰窟里,爬出冰面的葛玉修瞬間成了冰人。為拍攝黑頸鶴,他在海拔4300米的玉樹州隆寶灘陷入沼澤,在即將沉沒的時刻,他借助草墩逃過一劫。

為拍攝斑頭雁、漁鷗、棕頭鷗、鸕鶿,他只身爬上了人跡罕至的三塊石孤島,經歷了狂風暴雨,飛沙走石,巨浪呼嘯,在島上七天七夜。七天沒喝一口熱水,沒吃一口熱飯,臉上曬掉了皮,鞋子磨破了底,身上被蚊蟲叮咬出18個大包。

中華對角羚“普氏原羚”青海湖周邊地區成了它僅存的棲息地,這種動物屬中國獨有!葛玉修還了解到,1996年和1998年先后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(IUCN)紅皮書列為極危級(CR)動物,1999年中國的瀕危獸類紅皮書中將其列為極危級動物。“普氏原羚”被葛玉修發現時,僅存200余只,比大熊貓的數量還要少。他偶然拍攝到的這張圖片,不僅填補了全世界“普氏原羚”的影像資料空白,也使他有幸成為國內拍攝到“普氏原羚”影像資料的第一人。

28年來,葛玉修為保護青藏高原野生動物付出了沉重代價,多次遇險,險些喪命,身體落下老寒腿、心臟病癥;他為政清廉,靠工資吃飯,把僅有的積蓄都用在紀錄生態環保事業;家庭方面,妻子提心吊膽,女兒時時牽掛,全家處處節儉,祈求順利平安。

作為一名受黨和人民培養多年的戰士、義務志愿者,葛玉修用勤奮和執著、無私與奉獻,譜寫了一曲生態環保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原贊歌。

文/通訊員 常志江 記者 臧賓

圖/受訪者提供

責任編輯:
分享到:
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镶黄旗| 民丰县| 松滋市| 泸州市| 青铜峡市| 包头市| 广丰县| 上杭县| 襄城县| 辉南县| 吉木乃县| 汉阴县| 宾阳县| 万安县| 遂昌县| 定西市| 禹城市| 秦安县| 微山县| 泾源县| 德清县| 安多县| 土默特左旗| 蕉岭县| 宝清县| 平邑县| 东台市| 武穴市| 余干县| 仙游县| 宁河县| 临江市| 陇西县| 沅江市| 商城县| 贵南县| 金川县| 衡阳县| 康平县| 本溪| 中山市|